人民政协网太原10月20日电(记者 武珍)“建议山西初步建起以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分层技术管理体系”。
“建议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产业总体规模、技术创新能力、配套能力、民营经济参与能力”。
“建议继续将山西打造为电动、甲醇、燃气三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解决其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技术资源缺乏整合、产业链互动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
9月18日,在山西省政协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举办的以“优化布局,大力推进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主题的重点案督办会议上,李志强、杨继文委员及民盟山西省委、民建山西省委等提出建议。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的脊梁。山西具有发展装备制造业储备诸多有利基础,只要锐意创新,其前景一定光明。装备制造业发展应成为省政协委员咨政建言的重点之一”。该次会议之前,省政协主席薛延忠曾在主席会议作出部署。
记者获悉,截止2015年底,山西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6家,从业人员24.3万人,其工业增加值占该省工业增加值的10.44%,资产总计2313亿元,成为该省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企业。
作为最能体现山西传统产业转型、最能实现万众创新的装备制造业,委员们认为,目前尚存在专业化园区较少、产业集群较小、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不足、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能够承接国家和地方基础零部件标准制定、检测检验等相关课题研发及其重点实验室有待推进等阶段性问题。
如何从创新引领、构建产业研发体系、协同集聚、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该次会议上,重点提案督办负责人、省政协副主席张璞带队部分委员在实地考察太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后建议,推进山西经济逐步形成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其重点不仅要放在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纺织机械和液压机械制造等六大传统装备产业,而且要延伸新能源汽车、煤层气装备、电力装备、煤化工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六大潜力装备产业的产业链;不仅需完善装备制造若干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而且需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不仅要开展国家和地方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建立装备制造业基础零部件研发创新中心,而且要推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致力推进其产业品牌的提升。
“就推进智能制造而言,企业要从生产线制造到自动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发展,递进式建设智慧企业;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装备制造业,使咨询、开发、集成、制造、配套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升装备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及装备产业的可供给,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装备制造业高地”。副主席张璞呼吁。
“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重构和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作为省政府职能部门,加快装备制造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不言而喻,重振装备制造业同样使命在肩。我们将认真吸纳11位委员的建议,结合今年5月省政府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山西行动纲要》,布局山西装备制造业新路径,推进山西装备制造创新驱动和走出去的大棋局”山西省经信委、省发改委负责人与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