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民群众不能容忍票贩子、号贩子的最深层原因。
老百姓到了医院排队挂号,为的是治病;到了火车站、汽车站排队买票,是为了能赶在年前回乡。当他们默默站在队伍的尾端,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那张挂号单或者车票,而是公平的机会。公平,是解决看似一系列不合理事情的基础。票贩子、号贩子的可恶之处,不仅仅是浮于表面、面对公众和媒体质疑时的振振有词,更在于利用不公平的信息和关系霸占了相对紧缺的“热门”渠道,从而造成更加不公平的现实。不管票贩子是用网络漏洞刷票还是号贩子利用内部关系垄断“专家号”,归结到底是这些人打着“有需求就有供应”的幌子,阻断公平渠道,加剧了局部供需关系的失衡。
对普通百姓而言,可以接受排长队,可以接受排队半天到窗口被告知没有票(号),但是无法容忍常看到的插队和黄牛公开贩票、贩号的行为。当车票、专家号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中的稀缺资源时,公平地开放渠道,难道不是对普通乘客、患者及其家属最基本的尊重吗?如果公平的根基不牢,服务措施说得再天花乱坠、辟谣再铮铮有力也显得底气不足,更将被人民群众恨恨地视为欲盖弥彰。
既然知道贩子横行,宰人不倦,且活得很是滋润,为何打击治理了多少年依然不能消除这类新闻事件呢?贩子当道到底症结在哪里?
笔者看来,与其长篇大论地隔靴挠痒谈看法,不如直接挖根子。贩子当道,说白了无非是公众在公共资源面前的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副作用。而社会公共资源开放性,表面看起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实际上却成全了一小撮人怀着私心、利用手里可支配或可调动支配的资源去牟利。而这种调动或支配在很多时候是隐形的、不可见的、利益均分的,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形成了默契,彼此沉默。所以情况常常发展为,当拙劣的贩子们在公众面前招摇并挑战公众忍耐极限时,执法部门往往陷入两难境地——治理吧,治标不治本,而且很容易出现打游击的情况,且执法成本过高;不治理吧,民怨极大,媒体持续跟进造成更大更坏影响。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与其纠结于联合执法成本高昂、效果不明显,不如给贩子们来一招釜底抽薪,建立透明简约的公共资源公开平台,将车票、挂号等信息完整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不要藏着掖着。面对出现的失衡问题,一手利用执法手段严厉打击,一手利用技术平台弥补漏洞。长此以往,贩子们定会感叹生存艰难,贩子们感觉艰难了,老百姓才会感觉出口恶气,才会痛快,才会不再愤怒于贩子当道。
作者:臧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