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作者 马志强)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虽成为了政府农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可是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如何正确的理解农民、农业、农村对国民经济及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还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反思。 集约化从哪里入手,大田靠谁去发展,游动群体对社会即将带来的威胁,今天吃的是不是明天的饭,这一些列的问题还真要及时马上的去解决。
从近几年各地方城镇化建设,土地流转项目上发展的进度上看,一线城市近邻区域发展较快,经济面貌也显著提高。二三线地区,偏远区域发展速度缓慢。其原因有两点主要因素,地方上不懂怎么发展经济,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当地经济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延误了一些地方上的经济优势的发挥,使其没能走出大山,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其二,地方的主观意识不是以发展为主题,而是以转让农民土地为主题。如今地方上大的环境还是,待嫁、待卖的情绪高昂。至于土地流转后,农民们过的日子舒不舒心,流转后耕地的用途会不会改变等等问题,还需要在实际当中来面对如何解决。
在新一轮的土地政策下,一部分同志没有深刻领会习主席“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的保护耕地”、“土地流转不搞大跃进”的讲话精神,一些人继续被耕地直接转化为土地财政的眼前利益所迷惑;一部分人在现代农业的格局上,更没有正确的理解毛泽东主席当年倡导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深远意义,才误把温室大棚安放在耕地上。
今时隔四十几年了,工业已实现数控化,市场也实现了网络化。可是我们的农民、农业、农村都实现了啥?又发展了多少呢?如今,一部分人自以为有钱花了,生活也丰富了,就可以不在乎农业的收成,不在意农民的感受了。这种弱智的思潮完完全全的是既得利益作风,主观上缺乏农业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的认知,理智上更没有认识到农民兄弟在国防领域的重要地位。
近二年政府实施的刺激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上,收益的只是一小部分做现代园区的人,以及以套到补贴为目的的那部分人。行动上除了圈地,晒地、建筑以外,发展模式上对农村没有起到建设性的作用,更谈不上惠农与实现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各地在不科学的现代农业模式上,一大部分做园区人的现状是被套牢在园区中。瘫痪的园区、等吃扶持款的园区,既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也占用了大部分的农业扶持款。园区建设影响的不只是生产耕地,而是农业的宏观发展。这种现象如再不及时的解决,在现代农业发展的环节上,是看不到可持续发展路子,以粮为纲的种植结构被现实的土地经济概化。
农村生产互助社自2007年政策出台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其在结构设计上没能围绕大多数人利益而定,而是一个让一群社员围绕着几个股东服务的模式。合作社性质,既不是社员合作模式,也不是全员股份制企业模式,而是大鱼吃小鱼的哄骗模式。如:生产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公司加农户、资金入股,采摘、观光、工厂化等一系列农业模式,对农民讲,看到的是耕地被圈,体会到的是利益被侵占,听到的是谁又拿到了国家的扶持款。没有看到农民、农业、农村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呼声中繁荣昌盛。
本人认为,此次土改政策下的一些模式解决的不是三农问题,是耕地;发展的不是农业,是园区工程。如果我国的农业再此任性的发展下去,三农问题就会在近年内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隐患。深刻的理解农民、农业、农村的关系,正确的领悟现代化农业的科学性,正视和反思持续多年的现代农业模式思维上的错乱,是当今社会学者、管理者们应思考的问题。一个在田地上构建海市蜃楼的社会,一个没有土地红线的农业大国,粮荒是不需要时间的!
发展一员化集体合作社的理由:改革三十几年中,因国家偏重于城市格局的发展,农村因种种原因出现了空心村、土地荒漠化等现象。在解决三农这一问题上,十七大的新农村建设,十八大的土改政策都是围绕着三农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在这次土改政策下,偏重于土地流转这个环节上,没有在农村基本建设上发挥整体发展的思路。在现代农业这个环节上,注重园区建设,使主产粮的大田农业没有得到规范化作业布局。地方上才出现了农业发展浮夸化,耕地利用商业化,农民失业扩大化,农村空心持续化的格局。
在发展三农这一问题上,应切合实际的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如平原与经济环境偏僻的区域,也是此次土地流转较难落实的区域。建议这些区域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国务院有关精神。在此次土地确权后,落实国务院有关规范化大田种植项目,以村为单位的发展“一员化合作社”。
什么是一员化合作社:社员为主体的经营合作体。性质:集体股份制。机制:集体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共产共赢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一员化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不同性质:人民公社的性质是公有制。集体合作社的性质是私有股份制,合作社的积累是人人所有,股份分配。
一员化合作社的优势:既能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又能保证在城市打工的农民秋后有口粮和利润分红。可发展现代化大田农业作业的生产关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保证返乡的农民有地种、有饭吃、有分红。
一员化集体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一员模式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能解决农村存在的一系列的遗留问题。
一员化集体合作社的利益关系:降低生产资料成本,可以直接与生产厂家购买生产资料,成本可降低三至五成。机悈化集中种植可降低种植成本三至五成,集中卖粮可增收一至二成。
一员化集体合作社解决的是:农民择业问题,土地荒漠问题,老人、妇女种地难的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原始自然村落保护问题,更可解决的是三农这个关系到国泰民安的大问题。
一员化集体合作社突出体现的社会价值是:互助的生产关系,互敬互爱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在一员化的大家庭中,农民们回乡可分到粮食,可分到红利,充分的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新时代农民们,步入了民主、自由、公平、富有的新时期。
合作社指导简案
为落实习主席有关恢复村落文化的精神,建议以村为单位的成立一员化集体合作社。因考虑到空心村的实际情况,建议地方按实际情况并村后改为社区服务,行政由乡镇直接管理。
一、乡镇成立工商联合会,由联合会负责管理村(社区)合作社等工商业的服务工作。
二、集体合作社需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建立,这样可有效的发挥大田合作作业,以及循环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合作社初级发展时期村里会有其他个体产业,这些个体产业可成为家庭副业,与用土地入股的合作社不发生关系。
四、在合作社发展初期,政府要给予合作社种苗、生产资料、配套的农业机械扶持工作。
五、合作社发展规划上统一指导,各合作社区域管理,产业模式要区域经营。达到一员化管理,区域化经营,多员化发展的一员理念。
一员化合作社制度
一、合作社与当年公社模式的区分是,公社的土地是公有制,合作社的所有权是社员所有,积累共享。
二、合作社的选举制度是不分大小股,社员没有股金多少,地位高低之别,选举方式是公平、平等的在社员大会中产生。
三、土地和资金入股的社员不参与生产的不挣工资,年终有分红。合作社大的项目需由社员大会通过,才可实施。退社的社员在退社时,股金和积累同时结算。(搬迁、动迁、不要土地的社员)。
四、合作社的账目需公开上墙,社员每天可看到合作社的账目和工作流程。社长的任期为三年一选。
五、合作社的其他章程和财务制度,参考现行的合作社章程制定,分配制度可按集体合作社制定。
六、合作社的生产关系是:互助、互帮、团结友爱的一员体。在这个合作体里没有个人利益,只有共同的利益。在这个合作体里杜绝现实中的村霸行为,如出现霸权者,社员就要马上选举或以退社的方式保护个人的权益。
七、合作社组织人员:书记、社长、会计,出纳、保管员,工作性质是尽量按季节半脱产。工资待遇和上工的社员平等,没有补贴和奖金待遇。
八、合作社的办公场所在社员家闲置的房子办公,不得讲排场,不得到饭店吃饭,对外来客人实行挨户排饭制度。
九、为支持农业工作的落实,也确保农民土地不受到侵害,外来投资的一切项目不得直接和间接的深入到耕地中去,外来经济只允许与合作社合作建立工商业项目。
十、生产合作社的粮食生产使用无公害的化肥农药,达到无公害标准。蔬菜、家禽须是绿色标准。
十一、合作社的分配方式是,参加农业生产的挣工资,不参加农业生产的年终按净利分粮食和分红。
十二、合作社的基本纲领是维护和保护社员土地的拥有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和抵债农民的土地。
十三、发展农村集体合作社和生产互助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的优势,因为人民只有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环境里才会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十四、合作社的性质是:集体股份合作制。入股方式是,土地入股、资金入股。
一员化合作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每家每户的耕地少,产出的粮食养不了一个家庭,所以才弃田打工。中国农村间的落差之大与政策,与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改革已几十年了,城市不但没有反补农村,相反生产资料却是成倍的上涨,农民的粮食却没有与市场接轨,也没有拿到政府直接的差价补贴,这也是耕地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三、从几年土地流转的现象看,资本下乡者关注的是怎么占有耕地,与发展现代园区这个环节上。土改后资本家们也只有按政策搞园区,因为现代农业的标准是园区化,也只有挂现代模式的产业才可套扶持资金。在大田农业方面,资本家都很清楚的认识到的是,以现在的粮食价格种地是不赚钱的,只有利用耕地发展树、花、草等经济作物才有利可赚。
四、此次土地流转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政府引导不到位,资金扶持对象不是粮食种植户。所倡导的现代农业格局没有科学依据,各地才出现模式混乱等现象。
五、发展大田农业是政府下一步必须做的一件事,因为中国依赖国际粮源是保证不了民众温饱的国家之一。政府要想发展机械化作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地集中经营,在政府不愿意给粮食涨价的前提下,能给政府买单的不是资本家,最后还会是农民。所以说,以村屯为单位的组建集体合作社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子。
六、如果我们在三年前发展一员化集体合作社,如果政府每年用于园区建设的万亿扶持资金,加上业主们几万亿的投资,用于农业机械产业链领域发展。今天和今后的农民、农业、农村会持之以恒的欢歌燕舞,农业产业链会带动中国经济走向新的辉煌。如果在继续的发展园区经济,中国会因为农业,出现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局面,现代版的现代农业模式也会成为历史的教科书。
农村剩余的一部分农民,在一员化农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中,可以小的群体,低成本的投入,重新恢复农村经济和农民与农业的生产关系。农村集体合作关系的确立,会有效的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之所以说:农村问题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的问题,只是一些专家们没事找事的在“床上”夸大其谈而已。今天在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指引下,只要下边的步子走对了,农民、农村、农业还会成为国防建设的坚强后盾。之所以又说:当今中国的现代农业只是一个“床上”与“床下”的关系。这个上下关系,既不利国,也不为民。
概 述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纲领:领会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结构,充分的认识到农业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依赖性,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保持农村的原土原貌是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五千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改良土壤,治理因风沙、泥石流对土地的吞没这才叫继承发展。在耕地上乱建、乱占、乱种,人为的减少耕地,这不叫发展,是在挖祖坟。鼓励农村发展集体合作社,土地集中不兼并才是发展机诫化大田农业的方向。
发展农业的硬道理是:把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农民,把属于农民的利益公平的分配给农民,而不是归少部分所有。
社会资本和农村资本的关系:社会资本下乡的目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在承包期内他们会用一些现代技术追求效益。在种植结构上会选择经济作物,在基础建设上会尽力地营造基础建筑,以增加投资成本,赢得国家的扶持为目的。其出发点属于投机农业,而不是建设农业。农村人对农业的投资是建立自己的家园,如:用什么肥可调节土壤,少用什么肥可减少土地板结的常规,对农民讲,即是技术,也是生存之道。
集体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模式的社会效益:农场模式可以让农村没有村屯,没有农民。也是一人致富,全村人变穷的模式。这个模式对农民是治穷,对国家讲是在给社会制造负担。集体合作社是可持续性的建设村屯,可持续性的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可持续性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民们起码可以在自己的家园里享受着自产自足的天伦之乐。
集体合作社与个体经营的对比:集体合作的优势可发挥大面积的种植优势、机械化种植优势、产供销的优势。在起到了互帮、互助的基础上,也可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和共同利益。个体经营的弊端是因土地少各家不值得配备机械具,播种、撒药、收割、拉粒等都要外雇机械。今华北以南基本是妇女在家看地,播种和收割期间,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得从外地工作的地方赶回来,抢播或抢收。个人家的地虽少,投入的成本要比集体经营大得多。
如何应对21世纪的粮食危机:本世纪的粮食危机虽然是全球性的,但是中国会成为重灾区。由超级病虫害引发的粮食减产、瘟疫、自然灾害等会成为人类历史的一次劫难。这次灾难的起因是生化技术,实施者是我们自己。应对办法:杜绝生化制剂的研制和使用,一切生化产品不应用在土地上(种子、农药、化肥、化学制剂)。保护生态环境、关停污染企业。恢复耕地面积、发展自然种植结构。发展村养殖业,利用人畜粪肥,缓解僵版的土地。没有生化技术的应用,自然界就不会生长出超级病虫这一种类,更不会有超级病毒对人类的侵害。所以说21世纪谁保护了自然,谁遵守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谁就在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一切超自然的科学观,都是在自取灭亡,当然也包括种植、养殖技术。
自分产后,农业集体资产归零。在以城市化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下,农村与城市经济的落差已形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虽然十六大新农村建设提上了国务院的日程后,农村的基础设施才得以恢复和建设中,农村面貌也区域性的改善。但是在生产结构、粮食储备、种子繁育等重要环节,还是出现了危机感。这些从经济与战略角度讲,中国的农业是在后退,国防安全已出现了安全隐患。从战略的角度讲,农村这块后勤保障基地属于空虚的格局。因为农业生产力今还停留在80年代,粮库的仓储量与80年代比却减少了6成。今中国一旦发生战争,农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将影响到整体环境的安全保障。
生产环节是生产农机具落后,技术型农民和劳动力不足;种子环节是传统种子稀少,繁育和经营已被市场控制,而且已出现了安全问题;销售环节是打出的粮食没有饲料贵,农民们有时都拿小麦喂猪当饲料用。所以说我们可以不承认农民的地位,但是粮食与生命的互惠关系,就不要再用经济去衡量了,不然会出问题的。
现在种子店经营的种子基本都是不留种的种子,也就是说用现在的种子,种出的庄稼和蔬菜是不能留种的,原因是留下的种子第二年发育不好和不发芽。据业内人透漏,国家每年需进口二千多万吨种子,这一情况如果属实,对中国的农业讲,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么的简单化。
我国的农业是在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艰苦岁月里,在农业学大寨的号角下,靠人背、肩扛奠定的农业基础。当年如果没有十万官兵的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北方粮都,没有大寨人的革命干劲和红旗渠的精神,今天的我们还有多余的土地去建设所谓的项目吗?放着土地不好好的种,搞什么科技园、生态园、生态旅游园等。园子建好了,可种的地没有建筑面积大,怎么算都是在占地、在套现、在胡闹。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损失的还是农民的利益。有些现代派们农业技术的含金量,与躺在地下的爷爷辈们看日头出工,看风向种地的自然知识,相差的还很远。
落实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恢复绿色农业通道,开辟互帮、互助的生产关系,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只有信念还是不足的,关键在于方向。流转后的农村会出现多种经济的结合体,那一种结合体出现问题,受伤的还会是老百姓,严重的是流转政策的性质就会被改写。所以说解决农村问题是绝不能指望那些不靠谱的专家,需要的是像习近平总书记就职报告所体现出的,务实、为民、实实在在的精神团队,去了解农民,了解农村。
发展农村集体生产互助合作社是围绕农村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是借鉴互助社、人民公社的经验和优势论证的,是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集体互助合作社,是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关系,是互惠、互助、公平、民主的社员体制。
今在土地流转四化共进的政策下,哪个环节侵犯了农民的利益,说明的是这个模式就不是科学的。开发农村经济,意在发展农民的经济利益,如果在发展模式上不是围绕着农民利益出发,那就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利民政策。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社的优势是既保护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也实现了中央集约化农业的政策。发展城乡对接的平台,即解决了农村的发展资金,又实现了农村绿色产业的全面释放。至于土地的使用权对国家来讲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可对农民讲土地是保证全家老小活命的根本
马志强简介
马志强,祖籍山东烟台,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科技发展与战略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调研员。
现任;城乡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调研员。
著有,《一员结构概论》、《论城市化经济与农村工作》、《一员化集体合作社》《一村一社,一区一品》等论著。
|